我年薪五十万,撑起这个家的却是爸妈

生活原本是一地鸡毛,如果你没看到,应该感谢那位把鸡毛一根根捡拾好的人。

01

前两天,论坛里有一位网友,贴了一封早晨 6 点妈妈发给他的信。

信无论从内容,还是文笔上,都让人无比称赞。

这封信的起因,是他的妻子觉得,孩子让婆婆带得太多,不跟自己亲。

下决心要自己带孩子,让婆婆回老家休养。本来还算一个不错的决定,但却让老人很是伤心。

为什么呢?

原来,老人因为带孩子劳累腰疼,回老家休息了一阵。

老人才赶回南京第二天,儿子儿媳突然有了想法,直接就对母亲说了。

老人难以接受,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夫妻俩。

信里,老人虽然不免抱怨,但更多的,是很理性而又充满关爱的建议。

孩子确实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的教育抚养,隔辈的亲近无意中会造成无原则的溺爱。

看得见别人大把来钱,更要看见别人背后的付出。

即是你爸你舅他们生意做得很成功,也不一定就是你们的靠山。

人在年轻时候不去奋斗,做几件引以为豪的事情,老了拿什么去回忆?

孩子的饮食,我感觉成品东西有点多…吃的味蕾已经很刁钻了…弄这个弄那个,反而基本的营养都没有了。

一个家要体现出温馨,也需要适当的杂物,而不是坚壁清野。

要有意无意的把老师教的一些游戏、手工、育儿理念,用心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里……

这一封长信,包含了多少,作为一位奶奶,对孙儿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照料,又包含了多少作为母亲婆婆,对儿女的拳拳叮嘱呀?

 

02

作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高中老师,为了带孙子提前退休,从大老远的西北,用不堪重负的腰椎,拖着沉重行李,赶回南京。

怕儿子儿媳上班辛苦,怕孩子照顾不好,怕他想念奶奶。

然而才到一天,却因为“孩子太黏我,只能赶紧走人”。

“孩子太黏奶奶”,也许只是他们看到的理由,现实里,老人们的期望和力所能及,往往和我们的需求、期待,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
有位朋友,在一次聚会的时候,向我抱怨。

她在周末的时候,会有一些公司遗留的工作要处理。

她想的是,按照自己的节奏,尽快工作完,就可以好好陪娃玩了。

在专注工作时,理想的“神队友”,自然就是来帮忙带娃的亲妈了。

然而,一到周末,她娘亲比她还忙:

一睁眼,就开始做饭、洗碗、收拾屋子、扫地、擦地,甚至还手洗衣服,洗完一件又一件……

孩子呢?

当然就会一遍又一遍地找她……

她有天终于忍不住了。

朋友感叹,这老一辈人老想着省省省,其实时间才是最要省的,能花钱省时间,绝对愿意!

 

03

其实,我们也没法去责怪老人什么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圈。朋友还跟我说过她妈妈的一件小事:

有一次老人带着孩子玩,随口问了几句:

“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?”

“不听话我把你送走,不要你了”

“你不淘气,我就奖励你一根棒棒糖”

……

在老人看来很正常的问话,被女儿一顿数落。

我们可能知道,这些都是“亲情比较”、“贴标签”、“安全感缺失”之类,老人哪里知道这些呢?

被说了一通,她亲妈只是叹了口气,没说什么。

晚上临睡前,她发现老人房间的灯还亮着。

进去一看,老人家戴着老花镜,在那看她的《儿童发展心理学》。

看着老人家的皱纹和白发,她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。

我们也许忘了,几十年过去了,父母的想法是过时了,可也没谁给他们重新“培训”呀,反倒是我们,自己一忙起来,就想起让爸妈赶紧来“上岗”。

陪娃他们不擅长,被我们嫌弃,他们就只能去做些其他的。

老人也是需要存在感和成就感的,总是想着,在家庭里体现他们的价值,继续发光发热。

 

04

老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远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辛劳。

之前有人对背井离乡,去往大城市带二胎的老人做了一个专访。

很多老人无奈地自嘲,说自己是“老漂族”。

有一位叫季美菊的老人,最开始很反对女儿要二胎。

因为第一胎都是老人一手带大,确实很累。

然而,当她看到别人家两个宝宝一起开心地玩耍,又觉得,如果因为自己的反对,女儿没有生二胎,将来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
老大慢慢长大,她又开始鼓励女儿生二胎。

就是这样一位心软的老人,却带二胎带到得甲亢。

之前不知道老二对蛋奶过敏,给孩子补充了很多这类营养,孩子长起了很多湿疹。

她说,老二湿疹这两年,都很少能睡到整觉。

女儿也总是埋怨她没给孩子好好剪指甲,怀疑她是不是偷偷给孩子喂东西。

总是争吵,心情很糟,又缺少睡眠,就患上了甲亢。

得了这个病,总是易怒,见到谁都想发脾气,越是心疼宝宝,越是生气。

有一天,南京突降暴雨,家里的席梦思正好在外面晒着,一个人力气不够,搬不回来。

打电话给女儿,那头的语气,却是毫不在乎。

看着湿透的垫子,老人坐在那里哭了整整一场大雨的时间。

老人最常提到的就是:孤独

在北京南京呆了两三年,活动的范围超不过小区到菜市场的距离。

无法融入大城市,总是惦记着家乡,老家有朋友、亲人,能说上话。

而在偌大的南京北京,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。

 

05

有一位禅师说,生活本来总是无比艰难的,如果你觉得轻松,那一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。

知乎有一个很火的问题:一个爸爸每月要赚多少钱,才能撑起一个家?

有一位爸爸是这样回答的:

这让我想起,有一个发小,在一个三线小城市,他们夫妇俩加起来,一年有五十万的纯收入。

他一度觉得,是这“五十万”撑起了这个家。

直到有一天,带孩子的丈母娘有事要回老家几天。

他们俩自己带不满 1 岁的娃,只好轮流请假。

孩子要吃辅食,不敢扔下孩子一个人去厨房,怕孩子乱爬乱摸有危险。

只好冲点米粉,跟着孩子屁股后面满屋子跑。

中午没法抱着孩子做饭,只能叫外卖。

好不容易孩子睡一会,才发现家里一片狼藉。

累得要死,没处诉苦,突然想起,每天下班回到家里,家里总是干干净净,还有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。

这才发现,老人在家一个人,要面对这么多困难。吃饭、家务,都只能趁孩子睡着了,悄悄地利索做完。

一天哪里有什么时间休息?

即使这样,丈母娘从来没抱怨过半句,看到孩子们回来,总是笑盈盈的,一副很轻松的样子。

德国有位哲学家说:判断一个人的价值,就看没了他以后,会有什么样的变化。

如果不是老人帮他分担,他们夫妻俩,也许就不得不有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,当一名全职主妇或者奶爸,来承担起这一份家庭责任。

他感叹,撑起我们家的,才不是什么五十万,是妈妈的臂膀啊。

 

06

生活原本的样子,就是一地鸡毛。

如果你没看到半根鸡毛,那你的第一反应,应该是感谢那位,把鸡毛一根根捡拾好的人。

如果不帮你收拾这一地狼藉,他们原可以朋友红尘做伴,潇潇洒洒去看海回老家老房子,和老伴恩恩爱爱。

种点喜欢的菜,累了往田埂上一蹲,有老友过来递根烟,聊上一阵。

至于老家是不是“黄土弥漫,西北风呼呼”,大城市是不是繁花似锦,吃穿不愁,他们都是满不在乎的。

小区里有位老人,之前带孩子,自己总是感冒,被儿女嫌弃,一回老家好好睡两觉,又自动康复。

他就跟亲家商量好,轮流带孩子,一边 3 个月。

有一次,在小区里碰到他,他笑着说:

“我已经带了两个月的孩子啦,还有 1 个月就有人接班了。我看到有的小孩,一说放假就高兴得跳起来。以前不能理解,现在到了 60 岁,终于理解那种‘放假’的感觉”。

他们放弃轻松悠闲的生活,来为在远方拼搏的你,承担起家庭的一部分,不是因为爱又是什么呢?

很多老人,诚然有他们落后于时代的缺点,但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,英雄尚且迟暮,何况普罗大众的普通你我。

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好婆婆、坏岳母,有的只有彼此诚心的沟通与体谅。

很多所谓的矛盾,不过是言语的尖锐,又或是生活细节的不相容。

但这并不是我们对他们的付出,视而不见的借口。

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,只有充满疼爱的情分,没有不懂感恩的本分。

在家里,不妨忘掉我们北上广几百万的房子,忘掉中产精英的优越感。

因为,撑起一个家的,从来都不是这些,是身旁家人坚实的臂膀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Mr Y
链接:https://www.99bsy.com/5069.html
来源:小算草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