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年薪五十万,撑起这个家的却是爸妈
01
前两天,论坛里有一位网友,贴了一封早晨 6 点妈妈发给他的信。
信无论从内容,还是文笔上,都让人无比称赞。
这封信的起因,是他的妻子觉得,孩子让婆婆带得太多,不跟自己亲。
下决心要自己带孩子,让婆婆回老家休养。本来还算一个不错的决定,但却让老人很是伤心。
为什么呢?
原来,老人因为带孩子劳累腰疼,回老家休息了一阵。
老人才赶回南京第二天,儿子儿媳突然有了想法,直接就对母亲说了。
老人难以接受,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夫妻俩。
信里,老人虽然不免抱怨,但更多的,是很理性而又充满关爱的建议。
孩子确实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的教育抚养,隔辈的亲近无意中会造成无原则的溺爱。
看得见别人大把来钱,更要看见别人背后的付出。
即是你爸你舅他们生意做得很成功,也不一定就是你们的靠山。
人在年轻时候不去奋斗,做几件引以为豪的事情,老了拿什么去回忆?
孩子的饮食,我感觉成品东西有点多…吃的味蕾已经很刁钻了…弄这个弄那个,反而基本的营养都没有了。
一个家要体现出温馨,也需要适当的杂物,而不是坚壁清野。
要有意无意的把老师教的一些游戏、手工、育儿理念,用心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里……
这一封长信,包含了多少,作为一位奶奶,对孙儿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照料,又包含了多少作为母亲婆婆,对儿女的拳拳叮嘱呀?
02
作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高中老师,为了带孙子提前退休,从大老远的西北,用不堪重负的腰椎,拖着沉重行李,赶回南京。
怕儿子儿媳上班辛苦,怕孩子照顾不好,怕他想念奶奶。
然而才到一天,却因为“孩子太黏我,只能赶紧走人”。
“孩子太黏奶奶”,也许只是他们看到的理由,现实里,老人们的期望和力所能及,往往和我们的需求、期待,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有位朋友,在一次聚会的时候,向我抱怨。
她在周末的时候,会有一些公司遗留的工作要处理。
她想的是,按照自己的节奏,尽快工作完,就可以好好陪娃玩了。
在专注工作时,理想的“神队友”,自然就是来帮忙带娃的亲妈了。
然而,一到周末,她娘亲比她还忙:
一睁眼,就开始做饭、洗碗、收拾屋子、扫地、擦地,甚至还手洗衣服,洗完一件又一件……
孩子呢?
当然就会一遍又一遍地找她……
她有天终于忍不住了。
朋友感叹,这老一辈人老想着省省省,其实时间才是最要省的,能花钱省时间,绝对愿意!
03
其实,我们也没法去责怪老人什么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圈。朋友还跟我说过她妈妈的一件小事:
有一次老人带着孩子玩,随口问了几句:
“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?”
“不听话我把你送走,不要你了”
“你不淘气,我就奖励你一根棒棒糖”
……
在老人看来很正常的问话,被女儿一顿数落。
我们可能知道,这些都是“亲情比较”、“贴标签”、“安全感缺失”之类,老人哪里知道这些呢?
被说了一通,她亲妈只是叹了口气,没说什么。
晚上临睡前,她发现老人房间的灯还亮着。
进去一看,老人家戴着老花镜,在那看她的《儿童发展心理学》。
看着老人家的皱纹和白发,她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。
我们也许忘了,几十年过去了,父母的想法是过时了,可也没谁给他们重新“培训”呀,反倒是我们,自己一忙起来,就想起让爸妈赶紧来“上岗”。
陪娃他们不擅长,被我们嫌弃,他们就只能去做些其他的。
老人也是需要存在感和成就感的,总是想着,在家庭里体现他们的价值,继续发光发热。
04
老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远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辛劳。
之前有人对背井离乡,去往大城市带二胎的老人做了一个专访。
很多老人无奈地自嘲,说自己是“老漂族”。
有一位叫季美菊的老人,最开始很反对女儿要二胎。
因为第一胎都是老人一手带大,确实很累。
然而,当她看到别人家两个宝宝一起开心地玩耍,又觉得,如果因为自己的反对,女儿没有生二胎,将来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老大慢慢长大,她又开始鼓励女儿生二胎。
就是这样一位心软的老人,却带二胎带到得甲亢。
之前不知道老二对蛋奶过敏,给孩子补充了很多这类营养,孩子长起了很多湿疹。
她说,老二湿疹这两年,都很少能睡到整觉。
女儿也总是埋怨她没给孩子好好剪指甲,怀疑她是不是偷偷给孩子喂东西。
总是争吵,心情很糟,又缺少睡眠,就患上了甲亢。
得了这个病,总是易怒,见到谁都想发脾气,越是心疼宝宝,越是生气。
有一天,南京突降暴雨,家里的席梦思正好在外面晒着,一个人力气不够,搬不回来。
打电话给女儿,那头的语气,却是毫不在乎。
看着湿透的垫子,老人坐在那里哭了整整一场大雨的时间。
老人最常提到的就是:孤独。
在北京南京呆了两三年,活动的范围超不过小区到菜市场的距离。
无法融入大城市,总是惦记着家乡,老家有朋友、亲人,能说上话。
而在偌大的南京北京,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。
05
有一位禅师说,生活本来总是无比艰难的,如果你觉得轻松,那一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。
知乎有一个很火的问题:一个爸爸每月要赚多少钱,才能撑起一个家?
有一位爸爸是这样回答的:
这让我想起,有一个发小,在一个三线小城市,他们夫妇俩加起来,一年有五十万的纯收入。
他一度觉得,是这“五十万”撑起了这个家。
直到有一天,带孩子的丈母娘有事要回老家几天。
他们俩自己带不满 1 岁的娃,只好轮流请假。
孩子要吃辅食,不敢扔下孩子一个人去厨房,怕孩子乱爬乱摸有危险。
只好冲点米粉,跟着孩子屁股后面满屋子跑。
中午没法抱着孩子做饭,只能叫外卖。
好不容易孩子睡一会,才发现家里一片狼藉。
累得要死,没处诉苦,突然想起,每天下班回到家里,家里总是干干净净,还有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。
这才发现,老人在家一个人,要面对这么多困难。吃饭、家务,都只能趁孩子睡着了,悄悄地利索做完。
一天哪里有什么时间休息?
即使这样,丈母娘从来没抱怨过半句,看到孩子们回来,总是笑盈盈的,一副很轻松的样子。
德国有位哲学家说:判断一个人的价值,就看没了他以后,会有什么样的变化。
如果不是老人帮他分担,他们夫妻俩,也许就不得不有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,当一名全职主妇或者奶爸,来承担起这一份家庭责任。
他感叹,撑起我们家的,才不是什么五十万,是妈妈的臂膀啊。
06
生活原本的样子,就是一地鸡毛。
如果你没看到半根鸡毛,那你的第一反应,应该是感谢那位,把鸡毛一根根捡拾好的人。
如果不帮你收拾这一地狼藉,他们原可以朋友红尘做伴,潇潇洒洒去看海回老家老房子,和老伴恩恩爱爱。
种点喜欢的菜,累了往田埂上一蹲,有老友过来递根烟,聊上一阵。
至于老家是不是“黄土弥漫,西北风呼呼”,大城市是不是繁花似锦,吃穿不愁,他们都是满不在乎的。
小区里有位老人,之前带孩子,自己总是感冒,被儿女嫌弃,一回老家好好睡两觉,又自动康复。
他就跟亲家商量好,轮流带孩子,一边 3 个月。
有一次,在小区里碰到他,他笑着说:
“我已经带了两个月的孩子啦,还有 1 个月就有人接班了。我看到有的小孩,一说放假就高兴得跳起来。以前不能理解,现在到了 60 岁,终于理解那种‘放假’的感觉”。
他们放弃轻松悠闲的生活,来为在远方拼搏的你,承担起家庭的一部分,不是因为爱又是什么呢?
很多老人,诚然有他们落后于时代的缺点,但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,英雄尚且迟暮,何况普罗大众的普通你我。
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好婆婆、坏岳母,有的只有彼此诚心的沟通与体谅。
很多所谓的矛盾,不过是言语的尖锐,又或是生活细节的不相容。
但这并不是我们对他们的付出,视而不见的借口。
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,只有充满疼爱的情分,没有不懂感恩的本分。
在家里,不妨忘掉我们北上广几百万的房子,忘掉中产精英的优越感。
因为,撑起一个家的,从来都不是这些,是身旁家人坚实的臂膀。
wordpress建站吧
社会太浮躁功利了在利益面前其他什么都不是,价值观人生观越来越偏离了最初的轨迹
boke112导航
很多家庭出问题都是因为夫妻双方没有真正为对方父母考虑过,很多时候考虑问题都只是考虑自己而不考虑老人。不过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如此,夫妻两人都能够真心为对方付出和考虑的话,这种家庭才是最幸福的。
九哥@boke112导航
就和婆媳关系不好处一样,这个问题也是普遍的。希望我们都能尽量多的替对方还有父母着想。